导语
从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推出《“互联网+”高效物流实施意见》后,“互联网+”高效物流就被列入国家的重点行动。“互联网+”高效物流的实际作用目前已开始逐步展现。这一部分得益于国家系列政策的出台,以及物联网、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;另一部分,也有赖于高效物流的节点基础设施、实体网络互联、信息平台共享、各环节标准化和虚拟网络运营等各个方面的进一步完善。
在节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实体网络互联方面,面向物流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开始逐步落地。早前发布的《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(2013-2020)》,明确了29个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、70个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和各省、直辖市、自治区规划的若干个三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,形成了具有顶层规划的物流节点网络。国家发改委2016年6月发布的《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》,确定了2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和9个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,极大地推动了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基础设施的建设,而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基础设施正是发展多式联运的支撑。 铁路货运作为未来物流网络化的重要支撑。国家发改委2016年6月修订发布的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(2016-2030)》显示,普铁路网将连接起20万人口以上城市、资源富集地、货物主要集散地、主要港口及口岸,这些密布成网的铁路物流基地及集装箱货场,形成了基本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地区的物流网络;2017年4月,国家发改委再次推出《“十三五”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规划》。同时,中国铁路总公司也以“双网融合”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目标,与BAT在铁路货运的物流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展开了密切合作。 网络电商的崛起以及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,则为物流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。 物流信息化平台在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竞争的拉动下递进发展。国家发改委2016年2月发布的《关于加强物流短板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的若干意见》提出,启动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。另外,国家发改委还分别在2015年和2017年,两次力推多式联运。而今年7月开始实施的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,也为未来“一票制”的实施奠定了基础。 随着政府和行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的加速以及云平台的应用,物流信息共享或一体化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。但物流各环节的标准化,包括物流装备标准化、物流法规标准化、物流税费标准化、物流作业标准化和物流信息接口标准化等,是目前“互联网+”高效物流的最大障碍。这一方面是由于技术问题造成的,另一方面也是体制、机制的问题。 与此同时,一些企业也开始主动布局。安徽洲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“互联网+北斗民用+物流”的高科技企业,洲峰适时推出了其自主研发的“全国车辆动态监管服务平台”及“全国车辆后市场交易结算服务平台(货缘APP)”,串联起货主、车主、收货人、物流企业、承运商之间的联系,促成找车、找货。不仅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车货匹配平台,还是物流运输行业全流程互联网化的业务管理平台。囊括了车货匹配、物流实景地图、车商城、加油、保险、维修保养、查车、ETC等一体化服务。以金融为杠杆,以整合提升价值,以集采降低成本,构建物流行业线上线下(O2O)生态闭环,打造物流车联网的增值服务,建立大数据中心。目前,项目已被纳入了安徽省十三五发展项目库之中。 物联网、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为“互联网+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而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,则推进了无人驾驶、无人仓储和无人化物流的普及。“互联网+”给物流带来的颠覆性变革,在单元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,“互联网+”高效物流的步伐已经加速向前。
![]() |
|
![]() |